核心提示:.
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云:“勇而劳甚则肾汗出,肾汗出逢于风,内不得入于脏腑,外不得越于皮肤,客予玄府,行于皮里,传为胕肿。本之于肾,名曰风水。”《评热病沦》又因“风水”本之于肾,而谓“名曰肾风。”《灵枢·论疾诊尺篇》描述其症状为“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状,其颈脉动,时咳,按其手足上,窅而不起者,风水肤胀也。”
[临床应用]
举验1 李某,女,26岁,1989年10月20日诊。患者四个月以来全身浮肿,头面为甚,有汗。心情抑郁,常感悲苦,睡眠不实多梦,精神不能集中,学习与工作颇感困难。月经尚调,大便偏干,小便正常。舌质略红,苔薄白,脉弦。按其头面及下肢,呈1~2度可凹性肿。尿常规及内分泌检查,均属阴性。
证属肝胆郁热为本,风水为患是标。拟先治其标,用发散风邪,去水清热法。方选越婢汤加味。
净麻黄l0克 生石膏30克 杏仁10克
生甘草6克 郁李仁12克 大枣12枚
三剂,水煎温服。服药后温复,取微汗。
再诊:药后水肿全消。改进柴芩温胆汤加味,以调肝胆气郁。治疗月余,疾病痊愈,学习与工作已无困难。
举验2 侯某,男,12岁。1986年5月诊治。患儿于两月前因周身浮肿、少尿,就近到内蒙某盟医院诊治。诊断为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,用西药口服及输液治疗。症情虽有缓解,但浮肿及尿检查均未能恢复如常,乃来北京医治。就诊时,查其咽部微红,舌质红略暗,舌苔薄黄。周身轻度浮肿,下肢为明显。有汗,腰不痛。血压146/100毫米汞柱;尿检:蛋白+++,红血球++,白血球+。
此为内有郁热,外受风邪之“肾风”病。治以清热散风行水,佐以和血。方用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。
麻黄粉1克(冲服) 桑白皮12克
生苡仁12克 杏仁10克 连翘12克
赤小豆12克 生石膏20克 丹皮10克
红花10克 生甘草4克 大枣12枚
四剂,水煎温服。
四日后再诊:服上方一剂后夜间排尿约1000毫升,次H 浮肿即消。无不适。血压16/12千帕(120/90毫米汞柱)。脉渐缓,舌苔薄白。尿常规:蛋白++,红白血球少许。
家属要求带药回内蒙。乃用上方加倍量,共研为末,沏水代茶饮。每日用两次药,每次4克。另每天服一丸六味地黄丸,早晚分服。服药三周,复查。
一年余后,其家属来京告知,患儿如法服药20余日,再查时血压、尿常规已无异常,临床表现尽去。现已上学读书。
举验3 杜某,男,35岁,1985年12月27日诊。自诉于85年10月末发病,浮肿,腰困重,头晕。经山西省某医院诊断为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,住院治疗。曾用青霉素、双氢克尿塞、苯丙酸诺龙、肾必安等药,效果不佳,遂来京诊洽。现症浮肿,尿少,腰困重,头晕。脉沉弦,舌质暗红,苔薄黄。尿检:蛋白++,红白血球+。血压18.63/10.33千帕(140/100毫米汞柱)。
此属肾风之病,治以清热散邪,宣发郁热。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。
麻黄粉1克(冲服) 金银花12克 连翘12克
桔梗l0克 天花粉12克 赤小豆12克
桑叶10克 炙杷叶10克 生苡仁12克
白花蛇舌草12克 杏仁10克
水煎服四剂,每日一剂。忌食无鳞鱼、虾、动物肝脏及一切辛辣发火之物。
86年1月4日二诊:服药一剂,当夜排尿约2000毫升,次日浮肿即消。仍有腰困重、头晕。尿检:蛋白+++,血球少许。血压18.63/10.33千帕(140/100毫米汞柱)。
上方再进四剂。服法忌禁如前。
87年1月10日三诊:腰困重减轻,服药后半小时,仍有头晕。尿检:蛋白++,红白血球各少许。血压17,33/10.33千帕(130/100毫米汞柱)。
上方加夏枯草12克,四剂。服法同前。
1月15日四诊:腰困重明显减轻,头晕已去,无浮肿。尿检:蛋白+,红细胞3~6。血压:16/12千帕(120/90毫米汞柱)。
原方去桔梗,加益母草12克。
因时近“春节”,在我处门诊治疗不便。患者伯父为某医院院长,建议病人住院治疗。半月后患者曾从医院来我处,云住院期间服用中药补肾剂,尿蛋白又升为+++,再求我开方与所住医院中药同服。遂与一方,预后未能随访。
[发 挥]
《内经》所称“风水”或“肾风”之病,‘其主要症状是“浮肿”,而其病因病机,常由于“勇而劳甚则肾汗出”,玄府开,阳气动而内热,外受风邪。肾乃水脏,风扰水动,而为肾风水肿之病。然而,由于肺主皮毛,外邪侵入人体,多从皮毛而入,故该病亦常见有“感冒”在先,水肿继之的表现。治疗时.急当散风清热为主,兼用利肺气之法。以上所举验,均用了越婢汤,该方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书云:“风水恶案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婢汤主之。”方中以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,配石膏清肺胃之郁热,配甘草、大枣补中益气,土健则水可制。举验1 患者本有轻度“抑郁症,而后生“水肿”,拟先治其标,遂予越婢汤方加味治之。所加杏仁、郁李仁是标本兼顾之意,因风水病涉于肺,杏仁利肺气则可治标;既利肺气,则可“佐金平木”,而治肝胆气郁“抑郁”之本。郁李仁者,顾名思义,知其有“解郁”治本之功,而该药又有润便、行水治标之效。在临床实践中,屡见中、青年妇女周身浮肿、身倦乏力,而别无其它症状,应用西医各种检查手段,常无阳性发现者。此类病症,除有属于脾虚不能制水,即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之外,以属“风水”者为多。用越婢汤数剂,其肿可消,有的可数年不复发。即使本属脾虚,但兼挟水邪之证,亦可先用该方消其肿,再以健脾益气方药缓图其本。而用健脾益气药的剂量,一般不宜过大,以防“致邪”。
后两例,在其发病之初均为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,但辗转至本人接治时,恐已属“亚急性期”。因其仍有“风水”证候存在,故而用宣散风水,清热祛邪之法为治,疗效尚属满意。方中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清热而祛水湿,此方见于《伤寒论》,原为治湿热黄疸而设,与越婢汤方相合,使清热祛水湿之力增强。本人用此方治疗“肾性水肿”时,其中麻黄习用粉末冲服,这样药量虽小,而宣肺利尿之力却强于入煎剂。方中银花、连翘,善于宣散风热邪气,从西医观点来看,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链球菌感染所诱发之免疫性疾病,而其感染灶以咽部炎症最多见。咽部的急性炎症,再兼发热恶风等症,正符合中医辨证的“风热证”,而银花和连翘则是治疗风热表证的首选药物。白花蛇舌草、生苡仁亦有清热解毒、祛除湿邪之功,本人常用来治疗肾炎”而未见明显虚象的证候。
当然,“肾炎”一病情况很复杂,以中医辨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分,除有上述属风水者外,常见的有肺气失宣、瘀血、脾肾虚等证候类型。临床应以辨证准确为治疗的唯一依据,不能以固定之成见,专一使用某方而欲通治所有之“肾病”,否则必然造成不良后果。举验3杜氏案,本人治疗应该说已见功效,奈何他医滥施补剂,正与越婢汤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意相反,以致病情转甚,未能随访随治,殊为遗憾。